偏执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罔顾事实。
在现代战争中,交兵就用尖端武器。若是在硬实力上抗衡以色列,巴勒斯坦不仅需要在武器装备上接近以色列的水平,更需要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在国际关系上取得类似乌克兰那样的全面支持。
若要形成对等的压制性兵力,巴勒斯坦至少需要维持二十五万现役部队,并建设后备动员体系,兵种要齐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后勤保障、情报电子战部队要一应俱全。须装备数百辆主战坦克,再配备上千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须拥有上千门主炮、自行火炮来打击远程目标。要建设防空与反导系统,以保护自家城市免受空袭。还要组建自家的空军,装备无人机群,进行空中压制。说到后勤,则要有持续供给链——每月消耗燃油、弹药、备件的规模堪比乌克兰,须有稳定的国际采购渠道和自给能力。军队还要常态化训练,来掌握复杂战术与指挥体系。
政治资本比军事资本更为重要,须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政府和国防委员会,整合所有政治力量。枪炮一响,黄金万两,要通过征税、国债或国际贷款来维持军费开支。乌克兰得益于美国、欧盟、英国的持续军事援助与经济制裁俄罗斯,巴勒斯坦需要类似北约的多国联盟,提供军事援助、情报支持和资金。还有外交战,在联合国和国际法庭持续揭露以色列的占领与人权侵犯,争取更多国家施加武器禁运、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以削弱对方的持久战能力。获得邻国的地面通道、港口和空军基地支持,使武器弹药和物资能源源不断进入加沙与西岸。
在当前国际格局和地区现实中,这几乎意味着要彻底改写中东——一个高度发达、坚韧自主且获得大国战略支持的巴勒斯坦,才能在硬实力上真正与以色列平起平坐。从这样的眼光看起来,让拿着火箭弹的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进行武装对抗,无异于自杀,只会为对方进行大规模军事报复提供正当化理由。碰见拉宾这样的对手,或许报复的强度弱一点;倘使碰见内塔尼亚胡这类的,就会以战争之口实对巴勒斯坦人实施饥荒和种族灭绝。这样的武器,并不是武器,是让巴勒斯坦人虚掷生命的催命符。这样的武器,早该放下。
巴勒斯坦人,只有以象征性抗争去赢得道义优势。在当前极端不对称的军事环境中,石块或其他非致命的象征性行动,比武器更能激发国际同情,而产生政治影响力。当巴勒斯坦人手无寸铁,仅以石块对抗坦克和战机,媒体镜头便聚焦于他们的弱势与不对称,而赢得道义与舆论战场的制高点。这种道义优势可转化为外交筹码,促使主要大国或国际组织对以色列政府施加恢复谈判的压力。固然石块也常伴随平民伤亡和逮捕,代价沉重,可这种抵抗形式减少了直接杀伤,对平民与武装力量的对峙更聚焦于占领与自由本身,不被贴上“恐怖”标签。
当然,单凭象征性抗争难以直接换来实质性的政治让步——它更像是一种放大镜,将巴勒斯坦的苦难展现在世界面前。国际舆论的同情固然重要,但并不必然转化为对以色列实权的制裁。象征性抵抗更多地是发声、控诉,不是改变政治格局的决定性力量。最有效的策略,往往是将这种道义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外交、法律、文化乃至经济层面的复合压力,以为民族解放争取更多可操作的空间。在以色列对加沙实质性占领后,石块的力量亦大不如前了。现在一大堆国家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不论是谁推动了它,都是绝境中一道微光。
一个衰落的文明体,在历史的谷底逡巡。援引那句老话: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处境中,我们必须去关切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具有崇高的天启信徒身份的穆斯林在今生接受造物主考验的处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启示希望灵魂最终能在末日审判时获得拯救,启示的精神同样希望人在今生所经受的考验中能够避开一切形式的腥风血雨,以这个信仰共同体所建设的无以伦比的今生临时处所——人类社会,吸引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走向伊斯兰这条灵魂所指归的拯救之道。愿真主使穆斯林群体能理性对待衰落的事实,稳步踏上崛起之途。
2025年8月6日